.

三八特辑上党古戏台

●图文为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归影像龙城平台所有

摄影是一个绝妙的课题,又是一个很微妙的领域。我们“有幸”触及到了它,而它给了我们“重返”记忆的机会。摄影的内容也可以唤醒人的情感、阅读出“心灵”里那种委婉而含蓄的声音。(编辑)

程画梅

我的故乡晋城市在山西省的东南部。最使我陶醉的是自金代以来历朝建造的那些精美典雅的古戏台。

从年到年,在这十年时间里,我先后将晋城的38处古村落、48座古寺庙及上党地区多座古戏台完整地记录了下来。从北宋的歌舞乐伎表演到金元戏曲的繁荣和发展,古戏台经历了从北宋之前的露台到宋、金、元的四角立柱加顶盖舞亭,最后发展到明清的梁架殿堂戏台等几个发展阶段。

从8年春天开始,我奔波于晋城和长治两个地市。几乎跑遍了晋城市的六个县和长治市的十三个县(市、区),多个乡镇,多个村庄。而且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

那是在年8月夏日的一天,我驱车20多公里从沁水县城去寻找元代戏台遗址所属的姚家河村。我特别邀请了当地退休老教师李广瑞先生和姚家河村在草甸放牛的郭迎旭作向导,我才有幸目睹了云台山海龙池的秀美风光和龙王寺元代戏台遗址的真容。

据村中老人回忆,戏台原来前后檐各立四根石柱,面阔三间,歇山式顶,明清时期还在戏台两侧的窑洞上层建有观楼。在我国现存元代戏台及其遗址中,是惟一的一例。经仔细辨认着石柱上雕刻的字迹,惊喜地发现上面清晰地刻着“上元甲子至正四年岁次甲申七月十五日记”。在后台左起第一根石柱上部刻有“本村王思义布士(注:施)石柱一条,至正四年五月记”等字样。从而证实,该戏台始建于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但是,龙王寺和元代戏台毁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叶。

望着曾经历着中国戏曲逐渐走向成熟的元代戏台遗址,我心中的震撼和感叹交织在一起。这些见证了上党戏曲发展繁荣的明清古戏台现状也令我十分担忧。我之所以要寻找、记录,出书,讲它们的故事,就是想这些珍贵的古戏台保护要尽快列入议事日程。这不仅是文物部门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否则就会愧对我们的先人。

《上党古戏台》书样。

年1月,画梅夫妇在屯留县石室村拍摄古戏台。

高平市康营村关帝庙清代过路戏台。

高平市上董峰村万寿宫清代非山门戏台。

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金代古戏台。

壶关县神郊村真泽宫清代三连戏台。

陵川县礼义镇崔府君庙过路戏台。

陵川县杨村玉皇观清代古戏台社戏演出场景。

沁水县郭南村府君庙元代舞楼。

沁水县姚家河元代戏台遗址。

沁源县善朴村东岳庙戏台东墙壁画。

沁源县善朴村东岳庙戏台西墙壁画.。

戏剧砖雕:八郎探母。

戏剧砖雕:高平关。

戏剧砖雕:杀狗劝妻。

戏剧砖雕:“蒋干盗书”。

襄垣县下良村龙王庙明代戏台。

阳城县郭峪村汤帝庙清代戏台。

阳城县侯井村汤帝庙清代多样型戏台。

阳城县下交村汤帝庙金代舞庭。

阳城县泽城村汤帝庙金代舞庭。

泽州县寺南庄圣母庙戏台剧社演出题记。

泽州县兴隆寺化妆楼墙上保存的戏箱。

泽州县冶底村岱庙元代舞楼。

泽州县陟椒村三教堂清代标准型戏台。

长治市潞安城隍庙明代戏台。

作者简介

山西省阳城县人。

国家一级摄影师

原山西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原晋城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从影40多年来,聚焦于太行山水和晋城人文景观,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照片,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及以上国际性影展并获奖。年出版个人摄影作品专辑,同年9月在省城太原举办百幅个人摄影展及晋城旅游摄影展。5年、9年、年分别出版《走近太行古村落》、《寻踪太行古寺庙》和《上党古戏台》图文书。本人业绩分别入编《中国人物志》、《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科技专家与人才》等多种专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