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星期日晴
一
清晨的井底村日照金山今天晚上住的小旅店,桌子没有,代替桌子的洗衣机也没有。只好半躺在床上写这篇日记。杏城镇是个小镇,准确的说应该叫做玉峡关镇。但玉峡关这个很闪亮的名字,才使用了不到两年,当地人仍然认可杏城镇这个老名字。小镇只有一条街,看规模与虹梯关乡相似。我在暮色苍茫时来到小镇,能找到客栈已经不错了,所以没什么可抱怨的。
二
早晨7点离开井底村。考虑到今天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趁着天刚亮就动身了。不过事实上,对于行程的严峻性仍然估计不足。今天的全程接近30公里,导航给出的徒步时间一般是8小时。按我的经验判断,一般需要10个小时。实际上今天整整走了11个小时,还是在中午饭都没吃的情况下。时间如此紧张,原因是全程有至少一半以上的路程是处在爬坡中,当然难度大大增加。今天实际步数为46,步,所消耗的体力与平地上同样步数是完全不同的。不过让我坦率地说,这样的徒步肯定不宜太多。然而有这一次经历,已经足够爽了。很累,真TM累,又真痛快。
三
从井底村开始,就是上坡,漫长的上坡路,不小于30度的坡度。三个小时以后进入“哈喽”挂壁公路段。挂壁公路有2多米长,全程上坡。出了挂壁公路继续还要爬坡。也就是说,从早晨7点出发,到中午12点以后,一直是上坡路,持续到山顶。这个概念是,在大峡谷中仰望两侧直立高耸的峭壁,最终的路是在峭壁上面的上面。关键是上面还有村落、人家、庄稼地。
我在下午4点左右,走到导航示意的牛石窑村,进入一条村路。这条村路无与伦比的差,路面是遍布的小石子。我的豪华小车在哭泣,几乎撑不住。坚持到最后一段,好像距离杏城镇不到2公里了,忽然又来个狠的~村道开始盘旋上升,一直到山顶。很长的一段盘山路,杏城镇就在山顶上。
精彩和有点小惊险的太行山区徒步。走过大峡谷,穿越挂壁公路,最后用尽余力冲刺。终于在阳光完全没入黑暗之中的一瞬间,我在镇上的小饭店,吃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四
图中的景色可以看图片,不做太具体的描绘了。选用“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作为标题,直接的原因是,出发地叫做神龙湾景区。虽然我似乎没见到神龙湾在哪里。从更深的层次来说,里太行山才是经典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北太行,中太行,南太行,各具特色太行山。一年四季又是景色迥异。我走过的每一个弯道,都不知道后面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不过今天最大的感触是,你在大峡谷中徒步,两侧的绝壁充满压迫感。然而登上山顶,下瞰大峡谷,不过是大地的裂缝。巨大的裂缝,但终归是一条大沟。从更高的角度看这些沟壑,远不如在峡谷之中那样动人心魄。所以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句话恰好可以用来形容,最容易被不可知的貌似庞然大物,或者惕然可谓的外物所迷惑。如果取其直感,那么太行山的复杂多端也包含在其中吧。
五
躺着写字确实不太舒服,影响我的思考,但旅途有些经历是要及时写下来。否则过后或者忘了,或者觉得索然无味就不想写了。
早晨出发不久,翻过一道山凹。路边有一座村庄。在大山里找人问路,几乎不可能,山中太寂静了。但一座民宅院子里站着一个老头。太好了,我问去玉峡关乡的路是门前这条路一直走吧。老汉为我做了详尽的指引,又告诉我,如果从现在这个位置下山,可以比走大路至少节省三华里。大路是通车的路,需要比较平缓,绕着山沟走。我可以走一条石板路,直接下去,抄近道。这样当然好了。顺便说一句,这位老汉是这座大宅的主人,山庄的庄主。
在挂壁公路入口不远处,路边一座民居。也是一位老汉,正在摘豆角,兼顾便利店,同时出售各种旅游用品和纪念品。我请老汉给我照相,然后坐下来休息一会儿。我问主要生活来源是什么?老汉说靠种地,在大山上开出各种边边角角旮旯的土地种玉米。我问灌溉怎么解决?老汉答靠老天爷。我问现在生活怎么样,老汉答比以前好多了。随即补充了一句,这个时代好。我问老汉多大岁数。老汉捏起3个手指答,70了,属马的。真巧,遇到同龄人。有两个小孩过来买水,被我揪住,为我们照了一张合影。
中午时走到一个小村庄。我想吃饭吧。有一家开民宿的,餐饮住宿都有。院子里站着一个穿迷彩服的中年人,正在干活。我问有饭吗?迷彩服说有。我说来碗面条就行。汉子立即打电话,大概是叫他老婆过来。我再求证去玉霞关乡的路。这个嗓子沙哑的男人给我画了一张图,详细说明道路方向。还特意嘱咐说,不要去玉峡关村,要去杏城镇。这个时候他老婆来了,看只有我一个人吃饭,还是就吃一碗面,嫌麻烦,不愿意做。我说我能理解,为一个人开火不值得,我上前面再看看。这个汉字觉得过意不去,非要给我两个大丑橘。实话说,我遇到的山西老百姓都很热情淳朴,也不排除好人都让我碰上了。两个橘子已经被我吃了,就在刚才。
六
走过太行山,走过壮美河山。在大自然中反观自己,纯净内心。
10月15日写于壶关县兴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