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窝窝里刨出金蛋蛋这六支驻村扶贫工作

图①:走进贫困户家中,“一对一”结对帮扶

图②:现代化万只蛋鸡厂

图③:冬棚蔬菜是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图④:山村焕发新容颜

“今年是个好年头!西红柿产量高,还卖了好价钱,加上前半年种植的西葫芦也遇到好行情,收入也不赖,今年纯收入能有6万来元。”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五龙山乡欢掌底村贫困户李虎平站在自家承包的4个蔬菜冬棚前,细算着一笔笔开支与收入,心里乐开了花。“这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山西省检察院扶贫工作队的干部们,我们老百姓硬是从土窝里刨出来‘金蛋蛋’……”

年至今,山西省检察院定点在五龙山乡开展扶贫工作。至年,经考核调整,省检察院的精准扶贫村减少为欢掌底村、迎乐村、刘寨、南塔底村、朝阳村、五龙头村6个村。

“现在6个帮扶的贫困村,蔬菜冬棚共有座,春秋棚共有37座,各村蔬菜产销已形成成熟的销售链。南塔底村建有光伏发电KW,刘寨和欢掌底村各建有光伏发电KW。这些村的集体产业,采取‘村委+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能人大户带着干,贫困群众跟着干,使设施蔬菜基地、旱地蔬菜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光伏发电站发挥更大效能,实现了村村有蔬菜大棚,户均1亩旱地蔬菜,为贫困户脱贫稳固增收提供了产业和就业保证。”省检察院驻五龙山乡包村扶贫队队长王军介绍道。他负责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总体管理工作,深切领悟到了这几年抓党建促脱贫稳增收取得的显著成效。

省检察院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村后,以抓党建统领脱贫攻坚工作,调动各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把制度建起来,把能人用起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形成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的良好格局。“现在各村‘两委’干部都很团结,群众安心跟着村里能人勤劳发家致富。人心齐,贫根移啊!”

年以来,省检察院共挤出80多万元,投入各村产业项目建设和新农村提质工程,并协调资金万元,用于壶关县城至五龙山乡政府和刘寨村公路建设,修建蔬菜大棚和乡村基础设施等。

如今,各村产业扶贫项目相对成熟,除大棚蔬菜外,村村都种有大面积的油用牡丹。刘寨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带领下,先后建起座蔬菜大棚,发展旱地蔬菜百亩,建设采摘园区百余亩和一座小杂粮加工厂,目前已开工的民俗一条街和5户农家乐正加紧建设;欢掌底村建有一座现代化万只蛋鸡养殖厂、一座千头肉猪养殖厂、两个特色瓜果蔬菜采摘大棚,今年新建的一座肉牛养殖厂正准备引入牛犊;朝阳村种植有60余亩苹果树;迎乐村年底新建起集住宿、休闲、娱乐、采摘为一体的农家乐,年试运营后,前景乐观;五龙头村建有一座肉鸡场,今年刚建好的一座大型笨鸡厂又要马上投入运转。

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杨景海多次深入壶关县调研,并先后两次组织省检领导班子成员在壶关召开党组(扩大)会议,现场研究部署驻村帮扶工作。6支驻村扶贫工作队认真帮扶,坚持对贫困户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前与长远兼顾,扑下身子真扶贫,带着感情扶真贫,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门路。年,除南塔底村外,5个村全部脱贫;年,南塔底村脱贫摘帽。年,6个村贫困户户人,人均年收入达元。6个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内生脱贫动力被最大限度激发,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走上勤劳致富路,过上幸福美满生活。

扶贫,既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也要干琐碎平凡的小事。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村后,积极帮助乡亲们推销农副产品,走村入户排忧解难,办了不少实事,也发生了不少感人故事,涌现出一批优秀驻村扶贫检察干部。

多年来,省检察院因扶贫工作突出,每年被长治市及壶关县表彰为先进单位;年,被省人社厅和省扶贫办评为“山西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模范单位”。省检察院干部李大伟在五龙山乡五龙头村任第一书记期间,荣获年山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

(本文转自山西法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