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它可以让一个人退休之后,二话不说,拾起老本行,带领老同志,成为基层理论宣讲“轻骑兵”。
它可以让一个人年近古稀,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5年宣讲多场,听众达8万余人次。
它可以让一个人老骥伏枥,坚持编印学习刊物27期、册,余万字。
……
信念坚定,激情满怀;鹤发丹心,奉献余热。
他,就是长治市老干部宣讲团团长、长治市委讲师团原团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基层宣讲带头人的姜华文。
开展党的理论宣讲,他把喜欢的事当成职业,把热爱的事干成事业。
“为党工作,没有待遇也高兴”
上党古郡,潞州故城。恬淡静谧的晋东南小城,被太行山和太岳山轻轻拥入怀中。
时光倒转。年,长治市老干部宣讲团换届,市委老干部局的同志找到姜华文,问他愿不愿意当团长,但没有什么报酬。“岗位退休,共产党员的职责不退休。为党工作,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没有待遇也高兴!”姜华文二话没说,应了下来。
换届大会那天,姜华文满怀信心,定下两个新目标:把宣讲阵地从市内学校拓展到全市机关、社区、农村、企业;编印学习刊物,用文字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和最新精神。
“当时心劲儿特别大,说干就干,一分钟也不想耽误。”换届大会第二天,姜华文就组织团员们编辑学习刊物,半个月后,《长治学习与宣讲》第一期问世了。姜华文又动员大伙儿一个单位一个单位送,一家一家送,边送边讲,边讲边送。“除了省里和偏远的县,新资料一出来,我就和宣讲团的老同志们登门入户,送学上门。”
“姜团长是我们团里公认的‘拼命三郎’和‘工作狂’,干啥事儿都雷厉风行,全程参与,经常加班加点,不知疲倦。”副团长王春先说。
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基层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很高,“老干部宣讲团能不能给我们编一本十九大的学习资料啊?”姜华文再次率领老同志们一头扎进排版公司,早上8点到晚上9点,连轴转两天,《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问答题》新鲜出炉。
那两天正值寒流来袭,市里还没来暖气,排版公司的小门脸一开门就漏风。有的老同志感冒了请假回家,姜华文守着门边儿的电脑也有些感冒。“我不能回去,好多人还等着我们的学习材料呢。”他从值班室里找来一条毛毯裹在身上,一直坚持到定稿。
“就是凭着这股执着和韧劲儿,姜团长带着我们这群老年人越干越带劲儿,越干越高兴!”副团长李惠兰说。
“把党的声音送到‘最后一公里’”
“来过好多次,每次来不是送书就是讲课,看见他就像看见村里人。说话老能说到心坎上,爱听得很。”家住壶关县龙丽庄村的平贵兰看到姜华文,主动走上前来打招呼。
五年来,姜华文率领的老干部宣讲团一直把重点放在基层。“‘大部队’到不了的地方我们‘轻骑兵’去,要把党的声音送到‘最后一公里’。”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他带领老同志们下基层宣讲多场,入户宣传多次。
年3月,姜华文提议深入“百村千户”宣讲乡村振兴战略,团里的老同志们积极响应。为了去偏远的乡镇,他们凌晨5点多出发赶路;为了不让山里的乡亲们失望,他们沿着盘山小路赶到;为了多讲几场,他们3天辗转8个村。中午没地方休息,大伙儿就在车上和会议室熬到下午继续讲;嗓子哑了,就买药润嗓子坚持讲……就这样,他们的足迹遍布长治11个县区的个农村,86个机关、学校、企业和家农户。
年8月,为响应省老干部局号召,姜华文又组织老同志们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故事报告会,两个月作了40多场报告。
常年在基层宣讲,姜华文立下三条铁规矩:一不要报酬,二不白吃饭,三不给基层添麻烦。市内宣讲,他不是坐公交就是骑自行车。下乡宣讲,他尽量自己租车。在老乡家吃饭,他一定要付伙食费。一次在村里讲课时,村干部悄悄塞给司机元讲课费,第二天姜华文发现后,赶紧让司机把钱退了回去。
不仅他这么做,宣讲团的成员们都这么做。老百姓都说:“这真像当年的老八路又回来了。”
“干巴巴讲理论,群众不买账”
“你要给听众一碗水,肚里就得有一桶水、十桶水、百桶水。”这是姜华文常挂在嘴边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坚持每天看两遍新闻联播,紧跟党中央最新精神。每次党召开重要会议、出台重要文件,他都要反复钻研,深刻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干了一辈子宣讲的姜华文对党的理论吃得透、钻得深,宣讲时从不带讲稿,大场合能讲,小场合也能讲;时间长能讲,时间短也能讲;基层干部能讲,普通群众也能讲。
“我们从南湖的红船走来,十几个人,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开天辟地,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一首诗朗诵开场,引得全场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除了朗诵,姜华文还和老同志们研究出民歌、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等多种开场方式,总能获得台下阵阵叫好声。
“基层宣讲不是专家讲座,干巴巴讲理论,群众不买账。我们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很受欢迎。”
怎么让宣讲内容简单明了?姜华文善于将理论数字化,他把十九大报告概括为“七个新”,把乡村振兴战略总结为“四个一”“五个振兴”“七条路子”,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炼为“”……通过概括提炼,党的理论变得简明扼要、易懂易记。
怎么让宣讲更接地气?每次到村宣讲,姜华文总要到贫困户和富裕户家中走访,既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又了解家中情况,为宣讲积累好故事。讲身边人的身边事,常常引起群众共鸣。
除了现场宣讲,姜华文还把基层宣讲阵地搬到网上。每到一个村宣讲,他都加上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