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落地生花助力“双减”快乐不减——壶关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实验小学“双减”暨“课后服务”观摩活动展示、交流、推广!为全方位做好“双减”工作,11月29日上午,壶关县教育局举行实验小学“双减”工作暨课后服务现场观摩会,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教研室主任张文玉携教育局股室领导、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校长20余人深入壶关县实验小学,对双减及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观摩指导。实验小学校长靳红平重点围绕落实国家教育“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根本任务,从课后服务、作业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家校共育、评价制度改革等方面对该校推进落实“双减”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汇报。她同时介绍:为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的负担,保障课后服务成效。学校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动员教师积极参加课后服务,并将课后服务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工作相关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节节课巡查考核制度,减负不减质。学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沟通不断改善课后服务工作。
作业管理是落实育人目标、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切口。如何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使其更具科学性、综合性、趣味性?学校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作业的“管”与“理”,不断优化改革路径,全面提升作业的育人功能。
该校学生的作业有四类:课本上要求学生完成作业、两导两练作业、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作业、学生动手实践性和阅读性作业。这些作业学校是要求学生必做,教师必需检查、批阅。学校出台有作业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与教师考能相挂钩。学校发有专门的作业本。低年级设有拼音、习字、写话、数学。三至五年级设有作文、日记、数学、科学、英语、图画作业。这些作业由科任教师按照学校的作业要求,在任课教师监管下课堂上按质按量完成并全部批阅。学校要求完成的作业一学期学校教研室组织教研组长进行期中期末两次交叉检查,纳入教师考能考核。课本上和两导两练上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尽量去完成,完成不了的就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这部分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去完成或是黑夜家庭作业中去完成。同时,学校对学科类作业明确规定:数学课书上和两导两练上的作业教师在教学环节设计时就要设计进去。语文按课时将课本和两导两练中的作业设计课堂,语文两导两练中的阅读必须作为主题阅读在课堂上完成。科学与道德与法治、英语随堂完成。
课堂高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才是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有力途径。该校为了提升课堂效率,大力推动“三三一”做法。即:“三结合”、“三研判”、“一反馈”。(一)“三结合”是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二)“三研判”:1.研判学案,突出一个“准”字。2.研判课堂,突出一个“活”字。3.研判作业,突出一个“精”字。(三)“一反馈”:指激励评价,有效促进。
该校“课后服务”工作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学科类课后服务全部集中在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增加的课时,全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由各班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法教师每周进行一次作业辅导。无论是学科类还是非学科类,学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具体时间、科目、任课教师及辅导内容。有统一的考核制度。据了解,目前学校开设花样跳绳、舞蹈、快板、秧歌、硬笔书法、绘画、口才等11个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一个社团项目参加活动。绝大部分项目安排本校有特长的老师精心辅导。由于场地和专业教师短缺,社团活动共有人参加。
此外,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个性化学习空间,学校特为学困生设立了作业答疑的准辅导教师,同时也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开设“习作”“阅读”“作业提前完成批阅”的辅导教师。拓展孩子的兴趣空间。
近年来,该校坚持“经典进校园,秧歌进课堂”,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古诗词》谱上壶关秧歌调,让学生传唱。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演风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双减”路上我们思考着,践行着,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定会办出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下一步,壶关县教育局将以本次观摩活动为契机,以“六晒六比”为抓手,多措并举,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做实“课后育人”好文章,创建“教书育人”主阵地,为再创壶关县教育辉煌,打造现代教育强县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