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治壶关有个侯家大院,虽已残破,却雕梁画

中国文化古村落,壶关县崔家庄村,一个座落太行山深处的小村落,这里的百姓留住了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留住了几千年的民俗民风,村庄虽小,留下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留下的是更多孩子的童年记忆,留下了更多的乡情和乡愁……

神山公园

崔家庄,地处壶关县之南,距县城31公里。北倚神山岭作屏障,南隔大河与罗掌山相望。村庄四面环山,山势平缓。北连贾庄村,西边与南行头村接壤,南边和罗掌村为界,东边与树掌镇大平上村毗连。省级公路线从村南穿过。

崔家庄村起源于元代,因先有崔氏人家定居,故名崔家庄。明朝洪武七年(),河南省侯家坡的兄弟三人逃荒到此,老三侯补落脚本地定居,并修建了侯家大院。

侯家大院棋盘院俯瞰

侯家大院,也叫魁盛院。过去,人们常说,壶关县城出南门,崔家庄的房子最好。这说的就是崔家庄魁盛院。侯家是从“发”字辈开始兴盛的,大财主侯发魁靠种地为生,家中牛羊满圈,种有南岸坪、牛王坪、水沟川、西川坪、梨商坪等余亩地。后来侯家又发展商业,搞商品流通,买卖做到陵川平城、长治荫城、河南安阳(彰德府)等地。据传,崔家庄侯家在平城、荫城的商铺占了半条街,而安阳的“全盛德”商号远近闻名、平城镇的“三合全”独霸全镇。侯家在壶关居住时期,也是魁盛院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

如今的大院

崔家庄村中传统民居大都为坐北朝南的四合楼院,青砖灰瓦,建筑色彩协调朴素。侯家大院位于村南端,由花院(前庭院)、柏树院、小庭院、西院、当中院、东院、书坊院七个院落组成,共间,占地30亩,另有两个单独附属院落共50间。

侯家大院的院落为一进或二进院落布局,建筑有院门、正房、厢房等,二层单檐硬山顶阁楼式房屋为多。房屋一层功能是满足日常生活起居,空间较高;二层功能为隔热储物,空间较低。房屋以木柱抬梁式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前廊式,砖砌墙体,设双扇板门、拱形木格窗,硬山式灰瓦双坡屋顶、灰陶卷草纹屋脊、山墙两际素面博缝砖及砖雕惹草。院内屋门顶部、梁头设木雕雀替,窗户上部、墀头嵌砖雕,手法为高浮雕。院门为双扇板门,门楣上方常有木雕四字匾额。侯家大院建筑群是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及民俗习惯而营造的,也是当地民居建筑的一种典型传统做法,反映了农村家庭生产生活需求下的房屋院落建构。

随着时光的流逝,风雨的侵蚀,如今的侯家大院虽有破败迹象,但格局依然完好,大门楼牌匾仍在,砖雕、石雕依然完整,门柱、横梁雕刻、上马石也部分完整,许多匾额上的刻字仍然清晰隽秀,还能显露出这里往日的富庶和辉煌。

承载古老历史的侯家大院、崔家庄村,是壶关一颗闪耀的明珠,是每个乡亲心里的骄傲。

而在崔家庄村,有一个农产特别引人注意,它就是紫玫瑰。在介绍它之前,首先小编先确认过了,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农产品绝对不是紫薯,不是紫薯!请看大图:

这个是紫薯,和红薯是一家人(薯)。而这个叫做紫玫瑰的土豆,是土豆,大名叫做马铃薯,请看图:

一个魅惑的名字,一身神秘的紫色,让这个土豆的身价倍涨。崔家庄盛产的紫玫瑰又称长寿果,是土豆中的极品。这是因为紫玫瑰富含花青素,花青素是世界公认的抗氧化,抗衰老物质,女性常吃,可以保持青春美貌,紫玫瑰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也可以榨汁口服,效果非常好。崔家庄因此而受广大人民熟知。

崔家庄处于太行之巅,素有避暑山庄的美称,海拔米,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少雨干旱,土质沙化,具有“小土豆”天然的生长环境。再加上机械化耕作的普及以及不断进取的创业之路,为紫玫瑰的“盛放”提供了充足的“肥料”。

每年处暑刚过,崔家庄的大田便会迎来一批批的客人,听说长寿果——紫玫瑰,要收获了,就连城里电视台也纷纷赶来,一块分享秋收之喜悦。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城市,还有乡村。一个小小的土豆就能彻底颠覆人们的刻板印象,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古老的村庄,神奇的土产,这就是乡村魅力,快来看一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