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走亲

年11月24日,太阳刚刚探头,冬日的阳光浅浅地洒在谓里村的农家小院,安顿好鸡舍里咕咕叫唤的母鸡,锁叔拎着自家产的鸡蛋、小米,出门了。

年5月15日,山西省长治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派驻壶关县店上镇谓里村的第一书记马科正式离开扶贫岗位回到原单位工作。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双目失明的“锁叔”是马科最大的牵挂。在马科的帮助下,曾经靠常年上访告状度日的李碾锁如今变成了靠办土鸡养殖场致富的锁叔,对锁叔来说,马科就像是自家儿子一样。“听说马科家又生了个娃娃,给他拿点咱自家的土鸡蛋,去看看孩子,也看看他。”锁叔念叨着。

在村头,还有5名老人已经聚在一起,8点出发,先坐顺风车到店上镇,再从镇上坐车到壶关县城,从县城乘坐路公交车到市里,三趟车倒下来,已是中午11点,老人们终于见到了马科。

抖一抖身上的寒意进门,马科家里桌上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家常饭菜。“来咱自己家别客气,快坐下喝口水暖和暖和。”马科招呼着老人们。几杯热茶水下肚,身上暖和了,老人们边吃饭菜,边聊起家常。

“我家的养鸡场又扩大了规模,现在有多只土鸡了,前些日子新进的一批鸡苗因为生病死了几十只,后来按照你原来教我的那些方法,其余的鸡苗都已经长起来了。”锁叔先向马科说起自己的近况来,“鸡蛋的销路一直都是你帮我解决,现在是冬天,鸡下蛋少,等开了春暖和了,你还得继续帮我卖鸡蛋啊。”马科连连答应。

“进保叔,孩子们最近在学校咋样?”“孩子们现在知道这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劲头足着呐。”李进保接起话茬。那时,李进保的孙子孙女初中毕业后想上高中考大学,苦于分数不够,在马科的帮助下,孩子们在一所职业高中对口升学,通过马科的协调,孩子们学费全免,还获得了贫困补助。李进保说:“孩子们有了学上,这个家就有希望。”

月忠叔是村里的会计,对村里的情况最为了解。“那时你规定的每月一次党员学习日,咱到现在一直还在坚持,已经成了习惯。”月忠叔说,“现在咱村的党员比以前积极多了,村里的大事小事,大家都积极献言献策,上面有啥政策,都积极带头宣传落实。”

月忠叔家有位90多岁的老奶奶,马科每次回村里都要去看看她。“每次见到我,老奶奶都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拿出来给我,那种朴实的感情让我想到抗日时期八路军住在老乡家里时的情景。”马科说,“得空了我还要带上孩子去看看奶奶,好久没跟她唠了,她准想我了,我也想她。”

“现在咱村里人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以前等着日子自己“变”好,现在自己动手把日子过好。”

“村里又来了新的第一书记,跟你一样,认真负责,把咱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

……

你一言我一语中,一桌饭菜已经见底。午饭后,老乡们顾不上久坐,又顶着寒风辗转公交踏上返程,赶着太阳落山前回到村里。

“离开了谓里村,但离不开乡亲们。”看着老乡们离去的背影,马科只愿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也愿自己能继续为谓里村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记者手记

这是一场特殊的“走亲”。驻村干部入户走访、回访是工作日常,但脱贫群众自愿结伴进城探望驻村期满的驻村干部,集体向他讨主意,在脱贫攻坚关键的当下仍算的是上是一件新鲜事。

筑梦路上,群众是阅卷人。选派驻村干部深入最贫困村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是解决贫困群众突出问题的有效抓手。驻村干部如何准确转换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带领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直以来是驻村工作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长治市驻村干部马科驻村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已经7个多月了。7个月来,锁叔没有忘记他,谓里村的群众没有忘记他。群众自发主动结伴进城探望,在驻村干部家中一顿特殊的“家宴”,轻松融洽,从侧面反映出了群众对驻村干部工作的认可与信任。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在驻村工作期间,马科把贫困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贫困群众减轻负担,为贫困群众解难,带贫困群众致富,在马科的带动下,谓里村如今发展产业的劲头十足,群众脱贫的信念更加坚定。为此,谓里村的老百姓牵挂着他念着他,言语间,除了感谢,更多的还有关心。

扶贫一线,扶起来的不只是红火的日子,更是一份珍贵的情谊,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水乳交融的真心和真情。谓里村的百姓对马科的情谊,便是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派出的干部的最朴素的感情。他的扎实与实干,赢得了认可,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口碑,赢得了民心。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真正“驻”进了群众的心里,成为了他们的“贴心人”“主心骨”。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我们相信,这样的“新鲜事”应该发生全国各地。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一线的扶贫干部们,把身子沉下去、把心贴上去、把情融进去,与群众间架起了连心桥,把千千万万份热爱党、拥护党的真挚民心聚了起来,共同缔造着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

(记者左文婷通讯员贾奕)

编辑校对:王健任崔筱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