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总连翘”(全国总工会扶贫工作队引进的扶贫项目连翘产业)花开山乡,小黄花变身“脱贫花”;“全总香菇”(全国总工会扶贫工作队引进的扶贫项目香菇产业)香飘万里,小香菇撑起“致富伞”;贫困户精准脱贫,大家嘴角“乐开花”……
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二级巡视员、挂职壶关县委常委、副县长的陈伶浪扶贫一年来,用累累硕果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8月20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壶关县的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采访,聆听乡村两级干部讲述他们的扶贫工作队长陈伶浪帮扶壶关脱贫致富的动人故事。
想方设法解民忧村容村貌大变样
年元旦刚过,陈伶浪担任全国总工会第四批驻壶关扶贫工作队队长,并挂职履新。“这是第一次到壶关,不过从任职那天起,我的心就落在这片土地上了。”陈伶浪虽是“京官”,但话里透着一股朴实劲儿。
下基层调研,了解壶关县脱贫攻坚、教育发展、农业发展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翻山越沟,走村串户,深入农家,与群众促膝谈心,听民声,察民情,热心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成为陈伶浪到任之初最主要的工作内容。
晋庄镇池则掌村是四个未脱贫村之一,也是工作队帮扶的贫困村。刚到村里时,陈伶浪看到村里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条件都较差,村民的精神状态也不很好。他立即入户调查摸底,详细记录每一户帮扶对象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就业就学等情况,力尽所能帮助解决困难。
陈伶浪先从改善村容村貌入手,提振村民的士气。通过全国总工会组织的优势,联系浙江一些劳模企业捐助35万元钱,通过行业优势捐助水泥吨,把整个村庄的面貌进行重新打造。各条街巷由原来的土墙改成了砖墙,同时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和绿化美化,竖起了村牌,建设了村文化广场。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还包了重点3户贫困户,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为他们购买鸡、羊、三轮车等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还对四户贫困户进行大病医疗救助,每户资助元。春节期间,联系广东的爱心企业为全村每户村民发放了面粉,并把县里拨给他的五万元调研经费用于改善村委会的办公设施。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我们村里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这是池则掌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后第一感受。
“去年陈副县长给我家送来只小鸡,养大后就开始产蛋了,我这鸡一天能产蛋6斤多,按每斤15元计算,每天可收入90多元,可是真不错!”在池则掌村,70岁的平日生老人从鸡舍里小心翼翼地取出刚下的土鸡蛋,面带笑容高兴得合不拢嘴。
平日生老人只是池则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为助力壶关县脱贫摘帽,“当代雷锋”、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郭明义爱心团队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职工对壶关县3个乡镇5个村的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爱心团队工作人员逐一对30户贫困户进行实地走访,“面对面”了解贫困户的家庭实际情况和真实的脱贫意愿及需求,为30户贫困户每户“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爱心团队给贫困户赠了电动三轮车1辆、冰箱1台、洗衣机1台、羊羔36只、鸡雏只、猪仔12头等用于生产或经营的实物,并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元或元的医疗和生活补助,总价值元,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从生活上帮扶向生产性帮扶转变,确保做到帮一户成一户,帮助他们尽早脱贫。
一桩桩,一件件,多不胜举。陈伶浪和工作队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件事都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他和老百姓的心近了,情深了。每逢贫困户家访,老人们都要拉着他的手说个没完没了,他一直耐心地听,耐心地讲,贫困户都说他比自家儿女都亲!
产业扶贫助增收“全总连翘”花开太行
每当花开时节,驱车行走在去往壶关太行山大峡谷的旅游公路上,道路两旁连绵起伏的山岭上,金黄色的连翘花枝叶翠绿,迎风招展。这漫山遍野的“金光”就是“全总连翘”。
从一线都市到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一线,在陈伶浪看来,是大考,更是责任:“我想扎扎实实为乡亲们做些实事!”
由于交通闭塞、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壶关县一些乡镇一直没有强力的支柱产业。如何让荒山变“金山”?早在年、年,全国总工会包联壶关扶贫时,就在壶关种下了近2万亩致富产业——连翘。
“做大做强连翘产业,叫响叫实‘全总连翘’品牌。”工作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上任之初,陈伶浪就延续了全总扶贫工作队的发展方向,扩大连翘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为壶关人民留下一笔带不走的“财富”。连翘是个“懒庄稼”,只要下了地,两三年就能开花结果,相比小麦、玉米,连翘耐干旱易生长,且管理相对方便。
年,陈伶浪带领的工作队到达壶关后,按乡镇统筹规划,在以鹅屋、石坡、树掌、东井岭为主的偏远乡镇种植连翘1.3万亩。
“年投入万元,主要用于种苗购买和劳务费用,实现了13个乡镇全覆盖。”陈伶浪告诉山西晚报记者,连翘种植采用乡镇统筹、村委组织、村民种植的方式,全总投资每亩元劳务费,老百姓不用花一分钱,不仅种植时可获得劳务费用,到收获时节还能采摘连翘卖钱。今年又种植了近1万亩连翘,总的下来,就可为壶关留下4万亩连翘,初步估算,4万亩保守估计每年可有1亿元产值。
“我们不仅要叫响‘全总连翘’品牌,更要保证连翘质量,形成集种植、采摘、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致富产业链,让连翘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和群众致富的‘定心丸’。”陈伶浪说。
情洒山庄小香菇成脱贫致富大产业
走进位于晋庄镇北庄村的全总香菇种植基地,数十个标准化香菇大棚紧密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的土地上,许多工作队员忙碌的身影穿插在其中。
“我们刚来时,也像今天一样下乡调研,记得那会儿还是初春时节,地里还没种庄稼,和农民聊天时,知道了他们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一年下来辛苦不说,收入还不高。”陈伶浪在走访中就萌发了发展经济作物的想法。
发挥全国总工会组织优势,牺牲周末时间,年3月,陈伶浪带队多次到湖北省随州市、河南省西峡县考察香菇种植项目。选定项目后,他们把基地选在有地理优势和发展意愿的北庄村。
年3月16日,全国总工会投资万元的香菇示范基地开工建设了。5月初,60座标准化香菇大棚就全部竣工并投入生产。“从开会到开工到建设到付出到收获效益,全国总工会引来的各方资源让我们村的集体产业突破了30万元。”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雪斌高兴地说。在陈伶浪的牵线搭桥下,河北省唐山励德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捐赠了总容积余立方米的三座大型冷库,河北省津西钢铁股份集团有限公司捐助了0余平方米的路面硬化和烘干、亮化等设备。
“俺今年都66岁了,再出去打工也不中用了。”正在大棚里摘香菇的郭妞花告诉山西晚报记者,香菇大棚建好后,她就来这里打工了,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五六的收入。
“不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型厂房设备,经过专业培训,妇女和老人都能很快上手。”杨雪斌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像郭妞花这样的就业脱贫户,在基地里还有10多户,主要从事香菇采摘、分拣等工作。
种好了香菇,培育了产业,长出了财富。去年保守估计,香菇每个大棚收入在元以上。今年,全国总工会又扶持建设了菌棒加工厂,从菌棒原材料的加工、灭菌到菌棒接种,再到香菇的养成,实现生产过程全覆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让小香菇成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联系劳模企业捐资助学3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学设施、资助贫困生上学;对接企业,销售滞销农产品余万元;对接阿里巴巴集团,引进“加油木兰”——
全国总工会第四批驻壶关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认真履行扶贫责任,坚持做到精准施策,大力促进和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全力助推壶关脱贫摘帽,脱贫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首先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投入万元种植1万余亩连翘,实现了13乡镇全覆盖,“全总连翘”扶贫项目已深受壶关百姓欢迎。
二是扩大香菇种植产业。工作队加大了香菇种植产业扶持力度,在发展意愿较强的乡镇投入资金万元扶持建设香菇种植大棚个。目前,壶关的香菇种植大棚规模已由最初的一个村的几个棚发展到了目前的5个乡镇共计余个大棚,香菇种植已逐渐发展为壶关县百姓脱贫增收的朝阳产业、潜力产业,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三是主动引进帮扶资源。充分发挥工会系统组织优势,先后10余次协调组织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广东、唐山、随州等省市劳模及劳模企业和外国及港澳工会到壶关考察调研,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帮扶资金.55万元;引进北京一药良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万元,在医院建立中药配送项目,带动40人就业,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积极联系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专员,成功协调价值万元的“松果公益”教育脱贫项目落户壶关。该项目覆盖全县41所学校,惠及2.3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