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汾市吉县脱贫攻坚工作一线,活跃着一群真情付出、乐于奉献、真心帮扶、实干为民的“80后”驻村干部,他们是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扶贫工作队。
“工作队来了以后,我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家的生活状况改善了不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亏了他们。尤其是王恪兄弟,年轻有活力,对工作、对村民都很热情,我们有啥难事都喜欢去找他!”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在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采访时,建档立卡户冯长柱说。冯长柱口中的王恪兄弟,是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中垛乡马连滩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名骨干。
舍小家为大家奋战扶贫一线
“你爸倒地上起不来了,咋办呀?”8月13日,在脱贫攻坚全省“十个清零”重要任务即将完成时,王恪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
“赶紧打,送医院!”此时,67岁的父亲第二次突发脑梗,正在村里忙碌的王恪心急如焚。等他安排好手医院时已是第二天了,赶紧陪着父亲做各项检查,与医生协商制定治疗方案。3天后,王恪急匆匆赶回村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将照顾父亲的重任交给不久前才大病初愈的母亲。
“实在是没办法!我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医院送饭,照顾的事只能辛苦老妈了!”王恪说,由于驻村工作的需要,一直与家人“两地分居”,孝敬老人、教育孩子、柴米油盐等里里外外、大事小情都落在了妻子的肩上。
8月26日下午,马连滩村下起了滂沱大雨,让驻村扶贫工作队猝不及防。“雨水已冲塌了北乐自然村路边的崖体,得赶紧去排查隐患,千万别发生自然灾害!”说着,王恪拿起伞和队友冲进了雨里。一直到傍晚时分,雨渐渐停了,王恪忙完手头的工作,擦了擦身上的水,与山西晚报记者聊起这几年的工作。
王恪毕业于山西大学,有教育学和工商管理双学士学位及研究生学历。年,他在原省煤炭工业厅下属的山西省煤炭安全执法总队任职。年4月,为响应国家的号召,他主动申请加入原省煤炭工业厅驻壶关县方善村扶贫工作队。年4月,随着全省机关单位机构改革调整,他来到省应急管理厅,又作为单位派驻的扶贫工作队员在吉县马连滩村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阶段的帮扶工作。年,原本王恪的扶贫任务已经完成,但目前是脱贫攻坚的重要节点,他再次放弃了城市安稳的生活,留在了脱贫工作一线,还兼任了省直单位驻吉县扶贫工队的联络员。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扶贫工作队大队长侯利军说,“在扶贫工作中,王恪和扶贫队员们能扑下身子干工作,迈开双脚丈量马连滩村的每一寸土地。”
王恪,这位太原城里长大的“80后”,长相憨厚,脸上总是挂着笑。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在马连滩村工作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里,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到村民,他很自豪。
村民把工作队员当作自家兄弟
起初,一些省应急管理厅驻吉县扶贫工作队员以为扶贫就是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帮村里开拓产业,为村民提供亲情服务……可真正投入其中,才发现扶贫工作并非这么简单:村民年龄偏大、部分人思想守旧、相互之间沟通不畅等,对待工作队的态度不冷不热,这都给工作带来了困扰。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靠扎实行动走进他们心里去。”带着满腔的热情和沉甸甸的责任,扶贫工作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迅速进入角色,开展扶贫相关工作。慢慢地大家总结出了一些心得:想干好扶贫工作没有什么捷径,就是把心沉下来,先向村民学习,了解他们的需求,获得他们的信任。这就要求大家把村民当自己的亲人,把自己当村里人,把村里的事当自家的事。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困难的贫困村民,总是要给予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