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地合作赋能乡村振兴
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落地壶关7月17日,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正式挂牌,这是壶关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达成合作之后再次“牵手”高校,代表着该县省校合作发展再向纵深迈进。在全国总工会驻壶工作队的“牵线”下,壶关县与武汉大学就服务站的基础建设、运维管理、制度机制、作用发挥等进行了多次商讨研究,探索形成了“三方”共建新模式。按照协议共识,武汉大学、武汉大学山西校友会、全国总工会驻壶工作队及壶关县共同建设“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创新校地合作机制,服务站将分别由1名校方站长、地方站长、校友站长、值班站长,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履职、共同管理。壶关县将以武汉大学乡村振兴服务站(壶关站)签约揭牌为契机,借力合作之后的智力支撑、人才支持、资金力量,探索青年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赋能壶关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共同探索打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模式。同时,探索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高校科研平台延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智库合作、大学生联合培养、高校干部人才培养、校友招商引才、高校农产品供应、技能服务人才培养九大基地,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丨长治日报
记者丨王轶
编辑丨秦天
审核丨韩焰
监制丨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