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何松深山拓富路峡谷壮歌行

群山巍峨,峡谷壮美。虽已临近初冬,大山深处,傲然挺立的松柏依旧青翠,山间地头的柿子树和山楂树上,零星的金黄和鲜红点缀其中,勾勒出一幅深秋美景图。绚烂秋色中,飞流激射的青龙潭瀑布上方,陡峭的山路上,一队扑下身子修路的身影格外惹人注目,一块块巨石被他们撬起、破开、修整,一点点铺成了石阶,一步步向山脚延伸。一面印有“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攻坚奔小康”大字的红旗,在火热的建设工地迎风飘扬,成为大山中一道耀眼的风景……

这群修路人是壶关县桥上乡后脑村村民,领头的叫牛何松,现任后脑村民兵连长。40岁的牛何松是个有着22年军龄的退役军人。年3月退役前,是武警山西省总队晋中市支队副营职宣传干事。22年军旅生涯中,他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参加抗洪抢险、森林灭火等战斗多次,同时长期资助12名失学儿童,捐助1所希望小学,扶贫济困10多万元……他用自己真诚的付出,书写了当代军人的博大情怀,被人们称赞为“最美兵哥哥”。22年中,他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获得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拥政爱民模范、武警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和学雷锋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十大人物等荣誉,并于年9月26日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年退役后,作为晋中市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唯一获得者,当地多家单位向自主择业的牛何松抛出“橄榄枝”,欢迎他前去工作。认真考虑后,牛何松选择了晋中日报社,他觉得这个岗位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借助报纸这一平台,他大力宣传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工作干得顺心顺手,小日子过得舒心惬意,牛何松却一天天开始失眠。转业几个月来始终萦绕心头的一个问题不停地冲击着他,促他深思:家乡依旧贫穷落后,身为热血男儿,不为父老乡亲脱贫出力,却躺在荣誉簿上享受安逸的生活,于心不安啊!可如果返乡,势必难以照顾妻儿,儿子刚刚9岁,正是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小家”和“大家”之间,牛何松毅然抉择。他说服家人,辞去晋中日报社的工作,告别妻儿,于年2月返回家乡,受聘担任了后脑村民兵连长。

后脑村位于桥上乡东南部,距县城80余公里。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闭塞落后,没有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虽然紧邻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离青龙潭瀑布更是“一步之遥”,但因为缺乏“通途”,祖祖辈辈的父老乡亲只能眼睁睁地守着美景,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回村后,牛何松通过深入走访,决心从挖掘后脑的历史文化、宣传后脑的红色文化、弘扬后脑的传统文化入手,把家乡的美景宣传出去,吸引开发商前来投资。他带着笔记本和照相机,每天奔波于村委会、各个自然村和亟待开发的旅游景点,精心采访写作,先后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发表关于后脑村的新闻作品70多篇,却一直未等到“伯乐”。

困境中,牛何松骨子里军人的血性再一次体现出来:“等靠要的思想坚决要不得,我们先趟出一条路子来。”实地探查后,他决定开辟一条从青龙潭瀑布通往后脑自然村的旅游线路,吸引游客走进后脑,喜欢上后脑。9月3日,牛何松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