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行子ID:qhpin」
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峡谷在太行。绵延了数百里的太行山,崖壁陡峭,奇峰异石,山泉飞瀑,云雾缭绕,峡幽潭深,形成一幅巨大的自然风景画卷,雄伟磅礴,勾魂摄魄,荡气回肠。
太行山悠久的古代文明,催生了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孙猴子困囚五行山等一个个动人的传说,为太行山涂抹了神话色彩。
太行山素有“天下之脊”喻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得太行者,得天下”。从春秋战国直到明清,太行山金戈铁马、狼烟不熄。日寇侵华时,太行山又遍燃抗日烽火,一曲《我们在太行山上》的英雄赞歌,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山西境内的太行山大峡谷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集雄、奇、险、幽、秀、美于一体,主要景点有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黑龙潭、紫团山等,最迷人的风景,当属长治市壶关县境内的八泉峡。它独享“千里太行第一峡”的美誉,被专家们评价为“世界级极品旅游资源”。
正像歌里唱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四面环山,过去带给壶关的不仅是闭塞,还有贫穷。坐拥八泉峡,如同守着个“聚宝盆”,可头上却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心里不是个滋味。他们就像《愚公移山》中那个挖山不止的倔老头,既有梦想,也有血性,他们要向大自然抗争!有了目标,自信心就爆棚。壶关人在太行山上开始筑路,锲而不舍,硬是打通了四个隧道,在坡陡弯急的山路上修筑出长长的旅游公路,个弯道蜿蜒逶迤,像一条巨龙在重峦叠嶂中穿行。坐在车上,太行山壮美风光尽收眼底。
壶关因山形似壶而得名,但却是把“干壶”,因为太行山是典型的干石山地貌。这里山石裸露,没有土壤覆盖,但却被苍翠层染,一丛丛绿色从岩石缝中倔强地挤出,顽强而鲜活地茂盛着。这是壶关人用40年的时间,绿化了万亩荒山,森林覆盖率从5%左右增加到52.6%,硬是把寸草难生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天然氧吧”。
沿着山路,随处可见石头垒成的石墙。这是壶关县妇女和老人修建的一万多里长的森林防护墙,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墙”,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当地老百姓自豪地说:北京有万里长城,壶关有万里长墙。壶关人用自已的双手创造了一项项的“太行奇迹”,给荒山戴上了“绿帽子”,也摘了自已头上的“贫帽子”。太行山不仅成了壶关的“金山银山”,也成了山西、全国的“金山银山”。
入住八泉峡大酒店。
八泉峡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中段,是山西境内大峡谷风景中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高峡平湖、幽谷听泉、悬流滴翠、壶穴洞天、滴谷九莲、八泉洪纷、生肖拜天、玉皇云顶、百丈天梯、时空隧道、天空之城等。
坐观光车沿盘山路进入景区,穿越时光隧道,到达游船码头。
八泉峡最高海拔余米,最低海拔余米。直立的崖壁如刀削斧劈,硬生生将60米的深涧拦腰截断,形成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颇有鬼斧神工之韵。
下了游船,沿栈道拾阶而上。八泉峡呈南北走向,全长13公里,宽处20米,窄处3米,落差余米,其中点缀着三溶洞、一线天、九栈道、八道水等4个景点。八泉峡北口悬崖绝壁周围有八个泉眼,常年流水不息,喷泉、瀑布直跌谷底,汇成八道水流出,故得名八泉峡。
山泉飞瀑,泻银流玉,诸泉汇谷,声若万马奔腾。
小桥流水,微澜泛浪,淙淙汨汨,婉如愁肠怨女低吟浅唱。
青石古道,曲径幽长,无数人在此翻山越岭,沉重的脚步踏出了厚重的历史,也把古道的青石板走成了诗。
走到峡谷尽头坐缆车(25分钟左右),七上八下,还有个90°的转弯,穿行13个山头,全长0多米,在空中腑瞰太行山大峡谷全貌,满眼壮观与震撼。
百丈悬崖露天电梯和“天空之城”多层透明观光眺台,是八泉峡景区的地标性建筑,保持着崖壁最高、露天观光高度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三项世界之最,米百丈崖电梯,一键52秒登顶或到达山底。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峡因境内天然生长着南方科目的珍稀树种红豆杉而得名。红豆峡自然风景区,是太行山大峡谷的精品景区。
红豆峡两头出口狭窄,腹地开阔,形似葫芦。沿峡而进,两侧悬崖矗立,峰巅腹地怪石交错,傍岸古寺及遗址犹存,瀑布悬挂,崖间泉眼点点,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树种及各类植物遍布峡谷。30里峡谷,30里画廊,人随景动,景随步移。
“三叠潭”:此潭壁高谷幽,水峡相间,因福、禄、寿三潭错落直断而得名。
绝壁上,一架天梯蜿蜒而上。游人小心奕奕地攀着云梯上去,直到山谷深处。
云雾笼罩景区,云在雾中绕,雾在云中飘,天地一色,朦胧飘缈。眼前的美景如同一幅幅水墨山水画。
崇云寺是太行山大峡谷的一处著名佛教圣地,兴建于隋唐,毁于明清,历经沧桑巨变,于年重建。此处长着大片珍稀植物红豆杉,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这时的红豆还未成熟,还不能成为热恋情人的相思信物。
细雨霏霏,沿湿漉漉的石阶慢行,绿色的植被在雨中更显浓郁。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吼上一嗓,压力缓解,身心如洗。
奇峰异石,颇具张家界山形的神韵。是恋人在喃喃细语,还是朋友在倾诉衷肠?你尽可在此端祥遐想。
东汉时期的曹操曾征战于壶关一带,写下了《苦寒行》,写出了行军途中的艰苦生活。据传,当年曹操北征叛将高干,行至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人困马乏,缺粮断炊。正值苦寒之时,忽有一老者赶来大群山羊,饥困难耐的曹军生火杀羊,炖肉熬汤。食用之后精神大振,一口气登上太行山之颠。自此,曹操烹羊之法流传于壶关民间。尔后,郭家潜心研厨,数辈相传,所做羊汤味道鲜美,名声鹊起,久经不衰。
到了壶关,咋能不品尝壶关名吃:郭氏羊汤。一碗汤中有三五个羊肉丸子、七八个羊肉饺子,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在大雨中撸着烤串,喝着羊汤,唱着卡拉OK,那感觉就一个字:爽!
返回途中,再次参观八路军太行山纪念馆。抗日战争中,太行山曾是八路军总部的驻地。馆前有一组八路军将领群雕,左起:师副师长徐向前、师师长林彪、八路军总部参谋长叶剑英、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师师长刘伯承、师副师长聂荣臻、师师长贺龙、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罗荣桓、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左权。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在太行山上建立根据地,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平型关首战大捷,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斗志。在8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长期战斗在太行山上,与太行军民一道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救国的铜墙铁壁,谱写了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篇章,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巍巍太行山,浩气千古传。为何太行山如此壮美,那是因为太行儿女们给它注入了魂魄一一太行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来源:太原道
编辑:太行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