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神水淹二仙庙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壶关县树掌镇神郊真泽二仙宫始建于唐乾宁二年(年),应该是晋东南地区现存占地最广规模最大的二仙庙宇。此庙坐北朝南修筑在村东轿顶山半山腰处,面积相当大,殿宇密布,蔚为壮观,难得的是历经浩劫仍然保存完整。

相传二仙姐妹就是在庙对面的翠微山升仙台被黄龙驮入天庭的,自那时起,晋东南各地便广为建庙供奉,在历代不断的增建和修缮下,真泽二仙宫越来越大,至清乾隆三十年(年)终成今日规模,现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山门兼倒座戏楼、当央殿、真泽寝宫、后宫殿,东西两侧对称的建有望河楼、钟鼓楼、梳妆楼、插花楼和配殿长廊。

登上一段长长的石阶,来到山门前的广场上,首先看到一座四柱三楼歇山顶式牌坊,立柱和戗柱全部为石质,上边枓栱层叠密布,飞檐宽广舒展,木雕精美华丽,令人大为赞叹。

我在正午烈日的灼烤下举着伞坚持两个多小时,画下了这座华美的牌坊,盛夏的骄阳几乎把我晒得皮开肉绽,热浪一阵阵袭来,满脸满身汗如雨下,又开始怀念之前的阴雨了,不觉自嘲地一笑。

山门是一排高大的两层楼阁,正中央的主楼为单檐悬山顶,下层出廊,开有一座正门,左右配楼下各设有掖门,内部二层为戏台。山门两边各有一座单檐歇山顶三层砖木楼阁,叫做望河楼。

真泽宫所在地两山相对,山下原有一条神郊大河,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即已干涸,望河楼所望的应该就是这条河。关于河水干枯的原因在当地还有个民间传说,河神与二仙娘娘不睦,要连夜水淹真泽宫,二仙姐妹赶紧施法用全村的牛马一起把庙宇从山脚下的低处拽到了半山腰上,一涨再涨的洪水始终淹不到庙宇,羞愧难当的河神老爷一气之下带着大河离去,山下的河床自此也就干了。虽然是个神话,却反应了民间对二仙崇拜程度之深厚,给古老的庙宇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走进山门内是一个宽敞的大院落,迎面便是二仙宫的正殿——当央殿,是全庙的主体建筑。此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空间高大舒朗,梁架粗犷大气,为元代遗构,殿前辟有月台,台前保存有古碑多通。

当央殿后边是真泽寝宫,俗称子孙殿,面阔五间悬山顶,为明代所建,两侧各有一座插花楼,与山门旁的望河楼造型类似。

寝宫左右的廊房分别名为“婴儿宫”和“奶水宫”,神位前敬献的一排排童鞋和各色布娃娃说明了曾有很多人求子成功前来还愿。

老乡说一位首长的母亲当年参加八路军,跟随部队转战路过此地,曾在真泽宫里住过,后来生了个儿子果然飞黄腾达,于是真泽宫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尤其前来求子的人皆曰灵验,当地人更亲切地称真泽宫为奶奶庙,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求子。

最后一组建筑叫做后宫殿,形式与真泽寝宫相似,两边有梳妆楼相配。全庙依山势而建,每重殿宇都修筑在坚厚的石台基上,各殿高度逐渐攀升,越向上走就越感到庄严肃穆,巍峨壮丽。天空中云雾低垂下来缠绕在群山之巅,从山下仰观真泽宫顿时有了“骊宫高处入青云”的意境,待到近前细看,建筑上处处饰以华美的木雕,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古老沧桑的气质让人着迷。

比起陵川县西溪二仙庙里秀美古雅的氛围,这里的真泽二仙宫更多的是磅礴的气势,凛凛的威仪,如果说前者是二仙姐妹温柔美丽的化身,那么后者更像是她们刚毅性格的展现,两者一柔一刚,风格迥异,都给我以深刻的印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2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