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走进绿色壶关体验生态旅游
在壶关县蜿蜒的山路上穿行,山风从耳边吹过,舒适凉爽,似是这座大山送给我们五月的礼物;身处层层叠叠的山峦之中,竟惬意到让人忘记了我们是为何而来......
大山里的村庄
森林防护墙像卫士一样守护着山林
生态环境的“保护墙”
“现在我们看到的万里森林防护墙,就是我们发扬壶关的‘疙瘩’精神,四十年如一日垒起来的......”今天的向导——壶关县新闻中心主任牛晨耕将我们飘到大山里的思绪拉了回来。下车,从十里岭望去,眼前的防护墙整齐壮观,就像一排排士兵护卫着身后绿色的大山,守卫着这方山水、这方百姓。
森林防护墙默默的守护着这方山水、这方百姓
据了解,依托壶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已成为壶关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是壶关县近年来确立的“两谷两镇两带两园”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从荒山秃岭、风沙弥漫,到如今的太行山大峡谷成为了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年,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共接待游客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44.1亿元,壶关也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省唯一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
“从山东一路自驾过来,眼前忽然出现的景观把我们吸引了。走了很多地方,像这样别致的山路,还是第一次遇到。不仅如此,天气不冷不热刚刚好,下车驻足都忍不住多深吸了两口清新空气!”郭先生来自山东,与我们在十里岭偶遇。据介绍,与年相比,全县年均降水量增加了多毫米,无霜期延长了12.7天,风沙雷雹等自然灾害减少了53%,水土流失面积下降了平方公里。壶关县也因此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远观森林防护墙
靠山吃山的小村庄走出一条致富路
大山里的“彩色村庄”南平头坞村
南平头坞村在壶关县西南部,太行山大峡谷风景区的西入口处,在蜿蜒的山道上,粉的、蓝的、绿的、紫的,四周环绕着层峦叠嶂的绿树,风景优美,空气湿润,彩色的房子像极了“童话王国”。“要说这个森林防护墙,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森林火灾减少了。火灾少了,树的长势也就好了,有森林防护墙的地方,树木的成活率都比较好。环境一好游客就多了,现在我们村的农家乐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希望、越来越有奔头!”南平头坞村村支书郭志强说,得益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近些年走进南平头坞村的游客多了起来,他就赶紧抓住这样的机会,带着村民们搞特色农业、乡村旅游。
开办农家乐和超市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树多了、山绿了,游客也就越来越多,我们的心里都乐开花了!”郭军锋今年35岁,是南平头坞村星期八农家乐的老板。他家有超市、住宿、农家饭店,时不时的还打些零工,每年也能挣五六万,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大山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村支书郭志强号召村民们办农家乐,村上像郭军锋家达到住宿标准的有7户,农家小院客栈有36户。每逢五一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陆续就多了起来。靠农家乐带动脱贫的村民每年能增收5万多元。郭志强信心满满的告诉记者,几年之内,要发展50到户这样农家乐,让老百姓都受益。看到村里妇女劳动力富裕,他就组织创办起了潞州飞蕾手工刺绣厂。农闲的妇女都在刺绣厂培训、工作,带动了全村50多户贫困户,每人每月平均收入元到元,最高的可以挣到近万元。
“我嫁到这里已经20多年了,以前这里都是土房子,现在都是彩色的房子。农闲时我到村里的刺绣厂工作,这两天就上山摘连翘……”村民董文利摘连翘、卖山货,手工刺绣……每年就可以增收近3万元。生态带动了大峡谷景区的发展,大峡谷旅游也带动了附近村庄的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村民们增收致富。
绿色的“海洋”
记者:高雅楠柏言李鑫
编辑:郭帅
长治新闻网∣把美丽长治展现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