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群众身边小事
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长治市各级基层党组织强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长治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群众烦心、发愁的天价彩礼、薄养厚葬、人情风泛滥问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各级基层党组织一手抓政策学习,一手抓推动落实,破除人情风,倡导新文明,让群众不再为婚丧嫁娶人情犯愁。
11月24日,由潞州区紫金街道党工委主办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签名活动在八一社区举行。(李燎原摄)
一、
宣传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开展政策宣传,举办基层宣讲巡讲,大力宣传中央及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有关政策,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基层、传达到群众中,引导农民群众知政策、遵民约、树新风。屯留区麟绛镇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区)两委负责人参加移风易俗宣讲会,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充分理解政策善意、领会政策精髓,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普及移风易俗政策知识;壶关县晋庄镇北庄村党支部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59名党员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认真学习《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并利用村里的广播让好政策、好声音一传到底。弘扬时代新风,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开展孝老爱亲等活动,让群众在传统节日中感悟中华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潞城区把群众身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孝行善举、善待老人的典型,编成鼓书、快板、歌曲、小品等文艺作品,走进居民社区、建筑工地、村庄农舍,不间断地宣传引导,百姓在欣赏节目中,下定了摒弃不良习俗的决心,表明了树立新风正气的立场。
潞州区龙港新城小区宏海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宣传移风易俗,让新风正气吹遍千家万户。(梁栋摄)
二、
党员率先垂范引导文明新风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坚持党员带头。农村党组织响应市委组织部移风易俗党员先行的倡议,充分发挥在宣传党的政策,领导基层治理,实施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作用,支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屯留区余吾镇后庄村取缔丧事用烟,杜绝哄抢大锅饭,简化丧事流程,支村“两委”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为群众作表率,村民群众拍手欢迎。二是制定村规民约。各行政村普遍建立完善了“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将移风易俗要求全面融入“四会”章程。深化群众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完善村规民约,杜绝铺张浪费,婚事三顿饭、白事四顿饭、不上盘子光吃面,形成了支村委干部、党员带头执行,全体村民共同监督的“两带头、一监督”的机制。三是激励群众参与。发挥农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让村民群众在参与中树立新观念,在实践中焕发新风貌。屯留区余吾镇董家庄从村“两委”班子成员做起,婚丧嫁娶只吃两顿饭,制度一出台,立即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并将繁荣农村文化与移风易俗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村里文艺骨干的作用,自编了许多贴近农村实际的文艺节目,谁家办事儿村民一起去帮忙,既联络了感情还美化了心灵。
潞城区文化馆组织该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者们走进村庄,开展“移风易俗美乡村、文明新风进万家”宣传。图为文艺志愿者在店上镇北村进行文艺宣传。(崔哲周珪喆摄)
三、
树立文明乡风减轻群众负担
襄垣县富阳工业区付村将移风易俗事项纳入村规民约内容,成立村红白理事会,规范红白事办事程序、待客范围、就餐桌数、饭菜烟酒标准等方面。待客吃饭吃大锅饭,伙食费控制在每人10元左右,既顾了人情面子,也减轻了老百姓负担。上党区南郭村婚事新办,以“大喇叭”取代鞭炮,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办事成本。长子县南小河村推行丧事简办,将哀乐、上党梆子等录制在U盘上,供出殡使用,省去村民请乐队的费用。武乡县洪水镇举办主题教育文艺汇演,“主题教育、孝老敬亲、文明新风”3个篇章,用跑腿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了孝老敬亲优良中华传统,并为12名“好婆婆”“好媳妇”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品,为群众送去欢乐的同时,把移风易俗送到了百姓心中。在主题教育开展中,各级基层党组织带头革除歪风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既方便群众办事,又减轻了群众负担,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上,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来源丨市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辑丨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