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贫故事我的兄弟叫马科

记长治市国土资源局驻壶关县谓里村

扶贫队第一书记马科

“马科,真是我的好兄弟!”每当别人提起长治市国土资源局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马科,双目失明的锁叔总会翘起大拇指这样夸奖。

锁叔今年65岁,大名李碾锁,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谓里村人。年,锁叔在长治市城区一项地沟工程中眼睛不幸受伤,最终导致双目失明。锁叔一纸诉状将事件相关单位告到法院,但判决结果却始终不能如他所愿。之后漫长的20年里,锁叔几乎成了职业“上访户”,拄着盲杖蹒跚在市里、县里的路上,要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家里的光景却每况愈下,成了谓里村这个本不富裕的小山村里不折不扣的贫困户。

锁叔为什么把马科称呼为自己的好兄弟呢?说来话长。

前年冬天,马科响应长治市国土资源局党组的号召,主动报名到壶关县店上镇谓里村任第一书记。报到的第一天起,马科就跟着村干部走街串巷,把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虽说对谓里村的贫困现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第一次来到山坡下的锁叔家,马科还是吃了一惊。

“光听说锁叔是出了名的上访户,到家看了才知道,真正是家徒四壁。日子一难,心气就不顺,这么多年的心病难怪越结越疙瘩。”想到这里,马科暗暗思忖,决心把锁叔作为自己重点帮扶的对象,一定要帮锁叔家的生活翻个身。后来的日子里,他一趟趟地往锁叔家跑,拉着老汉的手问长问短,根据锁叔的实际情况想办法出主意。围着锁叔的院子前前后后转悠了几百圈后,马科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利用锁叔院后的小山坡养土鸡。

说干就干,看完地形搞设计,买来材料垒鸡舍,挑好仔鸡备饲料……马科忙得脚不沾地、东奔西走。足足忙活了两个月,小山坡被铁篱笆围拢严密,场院平整利落,沿墙一排崭新的鸡舍,锁叔的鸡场终于建了起来。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共同劳动中,马科和锁叔也结成了忘年交,成了锁叔口中声声念念的“好兄弟”。

“只鸡、平方米鸡圈的铁丝网、鸡舍、玉米粉碎机……所有的设备,都是马书记自掏腰包垫资1万多块钱给我买来的。”锁叔说,“开始说养土鸡,我都不敢信,谁无亲无故地帮一个瞎老汉折腾?真没想到,马书记年轻轻的,还真把鸡场给我盖起来了,真是个扑下身子干实事的好兄弟!”。

马科为李碾锁夫妇代言推销土鸡蛋

养了鸡才知道,养好鸡真不容易。这只土鸡刚买回来时,个个都是无毛鸡,弄不好小命都悬,更别说下蛋了。马科急得一头汗,到处打听养鸡之道,还去科技局、畜牧局请专家上门指点,从鸡舍建多大,温度要多高到鸡怎么喂、喂什么、什么时候喂,事无巨细都认真学习。马科学了,就手把手地教给锁叔。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无毛鸡在马科和锁叔的精心照料下茁壮成长、羽翼丰满,开始下蛋后产蛋量从最初的一天不到20颗增加到了现在一天70多颗。锁叔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尽管眼睛看不见,但每天摸索着清理鸡舍、收集鸡蛋、研究养鸡技术,心劲儿越来越大。

鸡蛋产量上去了,就该谋划销路的事儿。为了帮锁叔把鸡蛋卖出去,马科琢磨了一套土鸡“认养”的养殖新模式。“‘你养鸡,我管理’,我邀请局机关同事元认养1只土鸡,回馈生态土鸡蛋颗,大家一听说是扶贫项目,都踊跃参加,现在已经有50多个认养者。”马科说。以前产蛋少,几乎存不下鸡蛋,不敢大范围宣传,现在产量上来了,马科就想着扩大宣传面,搞一个‘咱家的鸡窝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