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回车”驶上“快车道”
支部有力量,脱贫有希望。壶关县树掌镇回车村坚持党建引领、精准发力,深挖穷根、靶向治疗,从一个长期以来支部缺乏战斗力、群众没有向心力,村庄无产业、集体无收入,脱贫难度大、政策落地难,基础设施缺、村容村貌差的贫困小山村,初步走上了抓党建带群建促发展的小康之路。
壶关县树掌镇回车村
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解决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强、群众不信任的问题。回车村党支部创新推行支书主任碰头会、党员干部议事会、服务群众饭场会“三会”机制,即坚持村主干早上部署、晚上总结工作;重大事项严格“四议两公开”工作法,3月中旬、9月中旬“三务”公开,做到还干部清白、让群众明白。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年轻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设立环境卫生、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社会稳定、森林防火、结对帮扶“先锋岗”,开展“点对点”服务、“面对面”宣传、“零距离”调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为群众办实事50多件,满意度调查达到96%。同时,建成功能齐全的党群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党建知识学习、传统文化熏陶、致富技能培训,目前,组织各类学习培训16期余人次,初步实现了每个有劳动能力的群众都拥有一技之长。
在发展集体经济上下功夫,解决无钱办事、无力服务的问题。回车村林地面积有亩,漫山遍野都是连翘、黄芩、柴胡、党参等,中药材种类多、数量大。党支部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紧紧抓住当地资源优势,利用上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万元,建成了占地0余平方米,集烘干、生产线、晾晒、库房为一体的中药材收储加工厂,带动本村及周边10多个村庄余名群众采摘中药材,每户年均增收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将40万元产业项目资金入股本村的“壶关县吉祥豆制品有限公司”,用于纯山泉水制作豆腐、豆腐皮及豆腐干等系列产品,安置1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仅此一项,村集体年均增收4万元。同时,连翘中药材种植基地扩大到了0余亩,预计全年村集体经济可达到16万元。
在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上下功夫,解决党建无特色、工作无亮点的问题。回车村因“孔子回车”历史典故而得名,也使这个大山里的村庄充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回车村积极挖掘儒家传统文化,在村口石壁上绘制了孔子回车、孔子观水等多幅壁画,在村内主干道两侧,分别竖立了余块《论语》名言名句宣传牌,在居民房屋墙壁上绘制了20余幅“仁义礼智信”系列故事,在沿街两侧的路灯上悬挂了60余块党旗形状党建文化展示牌,涉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重点内容;积极挖掘红色革命文化,依托抗战时期黄克诚大将率领三四四旅驻扎地、《新华日报》华北版临时印刷厂等旧址,开发了红色旅游线路,结合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儒家文化为一体的“农文旅”生态旅游经济带。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基层党建已成为回车村一张闪亮的“名片”,周边乡镇、村党员干部前来学习观摩达到0余人次。
党建有力度,服务有热度,发展就会跑出加速度。这个曾经以种植、务工收入为主的小村子不仅于年顺利整村脱贫,更实现了村级组织“强起来”、村容村貌“靓起来”、基层治理“好起来”。“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我们把党支部建强了、思路明确了、产业发展了,把以前不敢想、不敢干的事干成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魏于程感慨地说。
来源|壶关县委组织部
文字|崔前军闫婷婷
编辑|秦天
审核|韩焰
监制|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