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治市壶关县小南清村,根据本村实际,选取

01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小南清村,积极谋划发展种养殖业,他带乡亲们一起致富

还有十来天就要过年了,看着满圈肥嘟嘟的猪仔,欣喜之余,焦秀君对即将到来的牛年新春格外期待。一向不善言辞性格内敛的他,脸上绽满了开心的笑容。

网络配图

今年42岁的焦秀君是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小南清村人。之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后来,为照顾年迈的母亲,焦秀君返乡回了村。当时谁也没有想到,焦秀君回村5年间发生的几件事,不但改变了他自己的生活,也给村里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网络配图

02根据本村资源禀赋实际,选取匹配产业,进行创新发展

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因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远近闻名,人称“西红柿小镇”,镇上的许多村庄都靠种植旱地西红柿富了起来。然而,小南清村却因为村里的耕地不是在沟里就是在坡上,特别不平整,且人均只有9分左右,不适合发展蔬菜大棚或大规模种植旱地西红柿,因此,村民们基本上还是以种植玉米为主。种地和外出务工,是以前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网络配图

自然条件不足,资源匮乏,想要拓宽增收渠道,找准路子是关键。在“定盘子”会上,村“两委”一班人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办一个养猪场,带动村民增收。资金来源主要分两块:村里的4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和承办者自筹资金。那么,选谁来做这件事?这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市场风险不可预期,但无论市场行情如何,每年必须要确保给贫困户分红,保证贫困户的收入不受影响。这个挑头人,一定得肯吃苦、敢担当、讲诚信。细细将村里的能人筛过一遍后,干部们不约而同道出一个名字:焦秀君!

网络配图

面对众人期盼的目光,焦秀君没有推托,只朴朴实实说了一句话:“既然大伙儿信得过我,我一定会尽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努力蹚出一条致富新路来!”他拿出多年积蓄,又从信用社贷了一部分,向亲朋好友借了一部分,先期筹到30多万元。建猪舍、搞培训、选猪仔……焦秀君一步步踏踏实实干了起来。当年底,一个年出栏头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正式建成。虽然当年没有产生效益,自己手头也吃紧,但焦秀君还是想方设法给村委会兑现了产业分红。

网络配图

03面临市场严峻考验,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仍然坚持给村民分红

没想到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前几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除去工人工资、还贷等必要开支,养殖场利润所剩无几。“再难,也要说话算数。就是砸锅卖铁,我也一定要保证大伙儿的分红。我相信,凡事只要踏踏实实地坚持,一切都会有希望。”焦秀君的这番话,让村干部们感慨不已,连声感叹“当初没有选错人”。

网络配图

村民杨风兰这几年一直在焦秀君流转的种植田里务工。“每年6月份左右开始种西红柿,8月份就能采收了,1亩地能收1.5万斤以上,品质个个都好,不愁卖。玉米不卖,主要用作猪饲料。”杨风兰说,还有十来个贫困户和她一起在地里务工,几个月下来每人能挣六七千元务工费。养殖场那边也有村民在务工,一年下来平均有三四万元的收入。

网络配图

04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近几年生猪市场行情转好,他带领着乡亲们整村脱贫

“生猪市场行情逐渐好转,养殖场收入也逐年增长,去年实现利润50万元。生猪养殖和旱地西红柿种植带来的收益覆盖全村户贫困户,小南清村实现整村脱贫,这两项是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村委会主任郭建兵如是说。小南清村集体同样受益。村委会以产业资金等入股养殖场,每年都有固定收益。村党支部书记闫晋予说,有了这笔钱,能给村里办不少实事。

网络配图

“秀君,忙着呢?这段时间天气冷,养殖场要做好保温工作啊。”寒风中,从屋外传来洪亮的声音。原来是镇党委副书记郭逸韬下乡走访来了,“这几年市场行情比较稳定,我计划扩大养殖规模,想办法让养殖效益最大化。”面对镇、村干部热切的目光,焦秀君道出自己的新年打算。“我们还要加快谋划发展新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在振奋人心的讨论声中徐徐展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398.html